返回

图书导读:《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考 卷一至卷二》

导读

春秋考 叶梦得(1077年—1148年),字少蕴,苏州长洲人。祖籍处州松阳(今属浙江),北宋刑部侍郎叶逵五世孙,曾祖叶纲始迁苏州。宋代词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元代方回对叶梦得为人和文学成就都十分贬低,称其“以妙年出蔡京之门。靖康初,守南京,当罢废……实有文学诗似半山,然石林诗话专主半山而阴抑苏黄,非正论也……此诗(送严壻侍郎北使)‘楛矢石砮医闾析木’一联佳取之秦桧之和,虽万世之下知其非是。后四句含糊说过,无一毫忠义感慨之意,则犹是党蔡尊舒绍述之徒常态也。”而后世对其评价大多与方回相同,认为叶梦得依附蔡京参与了定元佑党籍碑并且在南宋初期对金抱求和态度。 《经义考》中说魏了翁“曾有意为前儒们研究的《春秋》作注”,这些前儒是谁呢?明万历年间的殿阁中书、户部郎中张萱在他的《内阁书目》中说,李明复的《春秋集义》博采并吸收了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北宋大儒、哲学家、教育家程颐,北宋思想家、官封著作佐郎张洽的春秋研究,写成《春秋集义》这部巨著。魏了翁这位在幼年就被誉为“巴川神童”的经学大师,看过周敦颐、程颐、张洽这些前儒的书,曾想为他们的书作注,尚觉“观书不广,择理未精”,直到“适李明复书成,深得了翁心意”,才为《春秋集义》写序作注。从张萱的《内阁书目》的文史记载里,不难看出,魏了翁对李明复的《春秋集义》是多么情有独钟。由此可见,李明复所撰的共五十三卷,其史学价值之高,享誉及影响之大,在宋代诸儒、名流大家中,确是不能不刮目相看的。 《宋史·艺文志》铭记了李明复精研《春秋》的功绩。然而,书中载李明复《春秋集义》五十卷,又载王梦应《春秋集义》五十卷。朱彝尊在《经义考》中严正指出:“尝贝旧刻,即李氏原本,而王氏为其刊行之,非王氏还别有《集义》一书。”朱彝尊以看到李明复的旧刻原本,王梦应是刊印者的不争事实,认定《宋史·艺文志》中王梦应的《春秋集义》五十卷,是误记误传。 此书于宁宗开禧中与《春秋传》、《春秋谳》同刻于南剑州。元代程端学作《春秋三传辨疑》,多引其说,则当时犹有传本。自明代以来,诸家皆不著录,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但《永乐大典》却独录其文,被《四库》馆臣辑出,经检校排比缀补,尚可得原书十分之八九,是为今本。 原书前有统论,其后乃列十二公,逐条诠叙而不录经文,《四库》馆臣悉仍旧例,其卷帙则约略篇页,辑为统论三卷,隐公以下,按次编为十三卷,不复拘《宋史·艺文志》三十卷之数。 叶氏认为,世上诸儒言经,或未有所得,便遽言其失;尚不知是,就遽诋其非;纷然多门,以乱学者之听,而经越发不明,此即为叶氏撰写是书及其他几部《春秋》学著作的缘起。 文内大旨在申明所以攻驳、排斥《左传》、《公羊》、《谷梁》者,实际上皆本于周之法庭制作以为断,初非有所臆测于其间,故所言皆论次周典,以求合于《春秋》之法。 其文辨博纵横,而语有本原。率皆典核,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其“辨定考究。无不精详”。同时氏其他几部《春秋》学著作一样,此书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据叶氏自序称:自其《谳》推之,知吾所正为不妄,而后可以观吾《考》,自其《考》推之,知吾所择为不诬,而后可以观吾《传》云云,据此,则叶氏《春秋》学观点系列并存于《谳》、《考》、《传》三书中,缺一则不得见其全貌。有《四库全书》本,另有闽覆刻本及昭文张氏旧抄本等。